【志愿知道】第四期:志愿服务组织的使命是什么? 如何制定有效的使命

作者:平安志愿者
2021-04-28 11:24:26


(一)有效使命的三个要素

志愿服务组织在制定使命的时候,需要考虑三个要素:

第一,机会和需求。

众所周知,每个志愿服务组织总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了满足某一个需求而创办和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有哪些需求(即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有哪些机会。

第二,组织自身的竞争力。

即组织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因为社会的需求量大,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但一个志愿服务组织的资源、条件和能力有限,不是万能的。因而,我们要清楚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以及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是什么。

第三,奉献精神。

志愿服务组织需要意识到,志愿服务活动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是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驱动起来的志愿行为,这就需要组织有奉献精神。

以上三个要素总结起来就是:“必须”,因为有社会问题、有社会需求,我们必须要去做;“能够”,这个问题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是可以解决的;“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是我们发自内心、心甘情愿,自愿要做的。

一个有效的使命应该和这三个要素相适应,缺一不可。很多人注意到,现在部分志愿服务组织尽管有使命,但是不起作用。它们都有着相同的原因——使命太大,和自身优势不相适应。从而导致机构没有能力做,或者根本无法做到。比如有些志愿服务组织的使命是“建设和谐社会”。仔细思考,和谐社会的建设肯定不能仅凭一家机构就做到,所以在组织制定使命时,不但要考虑需求和机会,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是否能做到。只有把这三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使命。如果你所在机构有使命,也可以参考一下其是否同时符合以上三个要素。如果有一点或几点还不符合,则说明这个使命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因为只有有效的使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有效使命的特征

除了了解有效使命的三个要素,组织还应了解有效使命的具体特征。因为现在很多社会组织虽然有使命,但效果并不显著,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效使命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清晰表达组织的服务对象和所要的结果。

这点特别重要。因为现在很多志愿服务组织的使命往往停留在怎么做、做什么,而没有思考为什么。前面提到,使命回答的是组织存在的目的和存在的原因,说的是组织的贡献和要的结果。所以,一个有效的使命应该让别人清楚的从使命中看到机构的服务对象是谁,要的结果是什么。作者前文提到过的自认为比较好的使命,它们都清楚地让人们知道组织的服务对象和想要的结果。反之,如果只关注怎么做、做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做,做的结果是什么,很容易让组织机构迷失方向,没有效果。

第二,“使命的三个要素”必须相适应。

即使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哪怕只是缺了一个也证明不够完善,需要调整。

第三,整个组织都知晓并理解该使命。

有效的使命不是少数人拍拍脑袋想出来的,也不是领导人在办公室里面琢磨出来的。它必须是组织全体成员经过充分讨论,集体商量制定产生的。直白的解释,使命是需要把命都使上去做的事情,只有全体成员都能够认同,并且愿意为实现使命而努力,才能真正有效。如今部分志愿服务组织的使命往往是领导确定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导致组织尽管有使命,但大家不知道、不认同,它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发挥作用。作者在为社会组织主持战略规划会议时,会要求机构领导,如果机构的人员不超过20人,便请他们全部来参加。使命的界定需要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共同商量。只有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并共同认可的使命,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

第四,使命的有效性必须定期检验。

志愿服务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需求同样如此。因此,在一定条件、一定情况下,志愿服务组织的使命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需求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五,字数简短不宜过长。

使命必须要简短,文字不能太长。按照德鲁克的观点,就是要“短到可以印在T恤衫上”。因为只有短小精悍,才能够让别人清楚地记住一个组织的使命。从前文中可以发现,作者所列举的一些比较好的机构的使命,都很简短,字数几乎没有超过15个字。所以作者认为,一个有效使命在字数上不能过多,一般不应超过15个字。如果太长,不仅别人记不住,也可能会影响作用的发挥。

由此,大众可以根据有效使命的五个特点相互对照,确认机构的使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此外,作者还有一种便于制定使命的方法:首先,使命的内容是“服务对象加结果”。有时由于服务对象比较宽泛或者比较多,可以不写服务对象,但一定要有结果。其次,字数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

主办: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员会 江宁区平安志愿者协会

技术支持:南京玟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66337号-1号